一、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
突出发展蓝莓精深加工首位产业,依托凯都大道交通区位优势和全国最大山地生态蓝莓种植县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巩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契机,以蓝莓创意工坊、生态健康食品加工孵化园等为载体,用好“麻江蓝莓”地理标志和“麻小莓”公共品牌,按照“品牌提升+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发展思路,发挥麻江蓝之灵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蓝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作用,着力打造蓝莓加工产业集聚区。积极发挥蓝莓大数据中心、蓝莓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作用,充分利用蓝莓研发科技成果,开发蓝莓食用、保健等系列高端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培育蓝莓饮料、蓝莓酒、蓝莓果酱、蓝莓食品添加剂、蓝莓花青素等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蓝莓精深加工产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同构、集群协同发展。推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业、服务业、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以蓝莓交易中心、蓝莓创意工坊电商服务中心等专业交易市场为平台,加快蓝莓冷链物流建设,建立蓝莓加工果冷链贮运体系,实现蓝莓下树后1小时内入库,保障蓝莓加工果品质,建立蓝莓加工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畅通蓝莓加工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蓝莓冷储与交易集散中心。培育壮大酸汤加工产业。充分发挥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全力推进酸汤原料基地及加工厂建设,用好“凯里酸汤”地理标志,提高“玉梦食品”品牌知名度。引进贵州苗吴记食品有限公司等酸汤加工企业,大力培育扶持其上规入库,形成集聚发展良好态势。加大酸汤加工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进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酸汤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品牌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加工、销售、餐饮等全产业链体系。提质做优粮蔬肉加工产业。围绕县域优质锌硒米、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和林下生态禽畜养殖基础,用好麻江“中国锌硒米之乡”“中国红蒜之乡”名片,助推麻江县粮食购销公司、麻江金之稻公司、贵州正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等发展壮大,提高麻江优质大米“玉馥冠”品牌知名度,提质做优锌硒米、蔬菜、生态禽畜等加工业。引进麻江县裕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韭菜根加工项目。
二、抓支柱产业,抓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建材产业
依托瓮马铁路货运专线,力争实施麻江明达水泥有限公司危废协同处置、贵州省和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稳步提升产品质量与产能效益。围绕现有重点企业延链补链,拓展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实施麻江县资源综合利用废钢铁加工配送、麻江凯沣钙业有限公司活性石灰回转窑生产线等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建材产业。改造提升化工产业。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通过实施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碳酸锶转型升级项目,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巩固拓展清洁电力产业。积极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支持中广核麻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技术改造,不断增强抵御自然不良因素影响能力,大幅提高产能。
三、抓新兴产业,抓专精企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万企融合”,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林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引进壹电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麻江县磁性元器件生产项目。围绕黄精等林药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林药加工产业,引进麻江得一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麻江县黄精精深加工项目。稳步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商品)加工产业。围绕全县旅游业发展,依托非遗传承技艺和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发挥后坝非遗创意工坊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刺绣、蜡染、民族医药为重点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商品)加工业,着力将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工艺)转化为商品。引进黔东南州龙氏苗医苗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俏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正秀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燕时民绣坊、贵州省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实施龙氏苗族医药、降血压中医药、正秀本草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民族刺绣工业品生产项目。
2021年1-12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州排名第五。工业投资1-12月累计完成投资3.31亿元。
(来源:县工信商务局办公室;审核:龙晖;编辑:陈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