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受益于到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预制菜产业不断升温,冲向“风口”,一个万亿级别的“新蓝海”正加速开启。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多的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到线上,也进一步加速了预制菜发展进程。为助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引导传统业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准化营销创新。
《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推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化,立足肉制品、粮油等特色食品产业优势,力争将黔东南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将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培育成百亿级产业,形成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麻江县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政策,依托麻江县酸汤产业优势以及丰富的预制菜原料,整合麻江县现有预制菜加工及贮运等配套设施,丰富麻江预制菜加工产品体系。本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酸汤产业向预制菜产业的延伸扩张,借助酸汤产业带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户)就业增收,向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更近一步。
02.项目投资优势
(一)原料供应充足。预制菜酸汤制作原料有本地辣椒、西红柿、大豆等。目前,麻江县已建立酸汤原料种植基地超2万亩,2021年麻江县辣椒种植面积1.8万亩,实现辣椒产量2.16万吨,产值0.81亿元;西红柿50亩,产量7万斤,产值7万元。为酸汤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预制菜其他原料主要包括大米、蔬菜、肉类。锌硒米产业是麻江县四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麻江锌硒米长期食用,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增加食欲、抗衰老、抗癌、增加免疫力、促进心肌代谢、保护视力等功效。目前,麻江县创建锌硒米高产种植示范点12个,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量接近2400多吨,产值4800多万元。2021年,麻江县蔬菜种植17.7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83万吨,增长5.7%;生猪出栏11.36万头,比上年增长18.2%。牛出栏0.47万头,下降2.5%。羊出栏0.33万只,增长1.5%。家禽出栏98.76万只,增长4.8%。四肉总产量1.25万吨,增长15.1%。预制菜上游原料供应良好。
(二)酸汤产业优势。酸汤具有解油腻、助消化、去湿气、养容颜、降三高、防疾患的功效,主要起到促进消化、增强胃肠功能、增进食欲,能够维持骨骼的刚性作用,以及保持肌肉神经的兴奋性,维持身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因此酸汤预制菜是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酸汤产业基础较好。酸汤产业是麻江县预制菜产业特色化的方向之一,麻江县先后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用“地方特色民族元素+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酸汤发酵和生产加工基地,实现酸汤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现代化。麻江县以“玉梦食品”品牌为载体,强化龙头公司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专注“玉梦酸汤”研发、加工和销售,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全产业链条。截至2022年10月,龙头公司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玉梦”酸汤火锅底料在全国酸汤类产品中占据80%的市场份额。预计2022年全年麻江县酸汤产业产能规模扩大至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以上。
(三)市场需求较高市场需求度较高,项目建成后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预制菜市场发展迅猛,“一人食经济”“懒人经济”“宅经济”也催化着这一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预制菜最大的需求为餐饮企业,我国预制菜行业的销售渠道85%以上面向商户端,集中于小吃快餐店、连锁餐饮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团餐等场景。2021年麻江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17695万元,同比增长26%,增速高于黔东南州餐饮业零售额增速(22.1%)和贵州省餐饮收入额增速(25.2%)。从增速来看,贵州全省餐饮市场快速增长,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呈现出向上发展的态势,2021年中国餐饮收入规模回升至4.5万亿元,餐饮门店总规模突破930万家,餐饮连锁率超35%。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较高,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可见,不管是本地,还是全国对预制菜的市场需求很高。
(四)生产成本低廉。麻江县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成本相对低廉,为项目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人力成本方面,劳动力充足成本低。全县年末总人口13万人,18-34周岁的4.36万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1570元/月。工业用地成本方面,工业地价为224.89元/平方米。工业用水成本方面,工业用水价格为3.6元/吨。工业用气成本方面,工业用气价格为120元/罐。工业用电成本方面,单一制用电0.5625-0.5787元/千瓦时;两部制用电0.4826-0.5417元/千瓦时。
(五)区位交通便捷。麻江县位于黔东南州西部,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东接凯里市,南靠都匀市,西连贵定县,北抵福泉市,县城距省会贵阳109公里、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凯里市37公里、黔南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是贵州省乃至我国大西南南下东进的咽喉要塞。公路:麻江县内部交通较为发达,境内共有公路157条,其中县道7条、乡道18条、村道124条。麻江县外有沪昆高速、贵新高速相交于麻江县城,国道G320、省道G309、省道S62(余安高速)横贯全县。铁路:临近凯里南站和都匀东站,产品可通过沪昆高铁和贵广高铁运往沿线周边各大城市。航空:县城距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120公里,距凯里黄平机场仅100公里。
03.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占地面积为4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该项目主要建设预制菜加工基地,包括标准加工车间、储藏仓库、质量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标准加工车间:建设面积16800平方米,按照国家规范化要求建设清洗车间、切制车间、干燥车间、包装车间及生产设备配套设施等。储藏仓库: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包括冷库、成品库、原料库等原材料和产品的存放,同时配备运输车辆服务于相关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需求。研发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设科研大楼,主要购置预制菜生产设备,建立产品研讨培训中心、产品试吃中心等。质量检测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化验室及设施,对生产原料、半成品、产品等项目进行一系列分析检验。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会客厅、员工宿舍、餐厅等。其他配套设施: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配套冷却水库、污水处理厂、废气处理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04.项目市场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预制菜消费群体扩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止到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预制菜逐渐向低线城市渗透,预计我国低线城市的消费者将进一步增加,我国预制菜消费群体有望进一步扩容。
(二)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加强带动行业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部分物流企业开始进入生鲜物流领域,直接促进了我国冷链运输行业发展。在专业物流企业的带动下,低温保鲜技术、车辆设计制造技术、信息化物流配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上述技术的运用成本大幅降低。预制菜行业也受益于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组建自有冷链运输车队、购置信息化物流系统的成本大幅下降。在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下,半成品菜企业扩大了配送范围,提升了产品配送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扩大市场覆盖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互联网多元化营销助力预制菜快速传播。目前,商超、便利店、生鲜电商等零售渠道多与知名品牌合作销售预制菜,部分开始尝试升级供应链或借助OEM代工,打造自有预制菜品牌。由于网络营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预制菜企业多以互联网营销为主,通过直播、种草、社群等方式营销传播预制菜产品及品牌信息,消费者通过网络快速触达预制菜产品信息。各大品牌注重快速迭代产品,研发了麻辣小龙虾、惠灵顿牛排等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家便可以省时省力地烹饪各地美食。预计随着互联网营销的渗透,互联网多元化营销将加速预制菜的传播,推动预制菜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四)宅经济快速发展,促进预制菜消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下餐饮受到较大冲击,使得便捷的宅经济快速发展。由于预制菜具有方便、品类多样、营养搭配等特点,预制菜逐渐成为消费新风口,粤菜、川菜、湘菜等经典菜系也陆续推出了预制菜,越来越受到消费群体的欢迎。预计在宅经济盛行的背景下,我国预制菜行业将快速发展。
05.项目盈利能力
(一)项目效益分析。1.经营收入:本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200万袋预制菜精深加工能力。预计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和第二年运营率分别为60%、80%,第三年开始达产,达产年项目年营业收入为17000万元。2.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辅料的耗费;生产人员工资;机器设备、生产厂房的折旧以及燃料动力费等,参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经营情况,综合按照营业收入的70%计算。3.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宣传推广费以及其他与销售活动相关的费用,结合行业基本情况,销售费用按照营业收入的10%计提。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办公费、差旅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结合行业基本情况,管理费用按照营业收入的5%计提。研发费用主要包括设计研发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物料消耗及其他研发费,结合行业基本情况,研发费用按照营业收入的5%计提。
(二)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总规划用地40亩,拟投资8000万元,达产年预计年产值为17000万元,年利税额为3597万元。项目投资回报率为18.4%,税后投资回收期约为4.8年(不含建设期),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麻江县投资促进局,审核:候忠俊,编辑:李芳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