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麻江 > 麻江概况 > 麻江概况
麻江概况

麻江县是清末状元夏同龢故里,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蓝莓基地县、中国红蒜之乡、中国锌硒米之乡,是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一、行政区划

全县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4镇1乡2街道(杏山街道、金竹街道、宣威镇、谷硐镇、龙山镇、贤昌镇、坝芒布依族乡),63个行政村、328个村民组,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4个居民小组。

各乡镇(街道)所辖行政村、社区:

杏山街道:群英社区、城江社区、城关村、靛冲村、谷羊村、良田村、青山村、杏山村、小堡村

金竹街道:凤凰社区、新兴社区、官井湖社区、六堡村、隆昌村、中坝村、仙坝村、兴坪村、河山村

宣威镇:宣威社区居民委员会、瓮袍村、基东村、平定村、腊白村、笔架村、中寨村、琅琊村、岩莺村、城中村、咸宁村、光明村、翁保村、卡乌村、富江村、龙江村、比富村、甲树村

谷硐镇:谷硐社区居民委员会、谷硐村、茶山村、乐埠村、景阳村、大冲村、大坪村、河边村、兰山村、摆沙村、黄泥村、翁牛村、茅草村、干塘村

龙山镇:龙山村、大塘村、复兴村、河坝村、干桥村、共和村、孟江村

贤昌镇:新场村、高枧村、盐山村、甲耳村、营山村、贤昌村

坝芒布依族乡:大开田村、水城村、坝河村、栗木村、乐坪村、猫头村、瓮址村

二、历史变迁

麻江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且兰县辖地。隋、唐属宾化县。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置乐坪平夷宣抚司和麻哈平蛮安抚司。元代二十九年(1292年)设麻峡县。明、清设麻哈州。民国三年(1914年)废麻哈州置麻哈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麻江县。1949年11月14日麻江解放,23日成立麻江县人民政府,隶属独山专区。1956年,改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9年1月撤麻江县并入凯里市。1961年8月18日,复麻江县建制至今。2014年9月15日贵州省政府批复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划归凯里市管辖。2016年1月14日,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0号文件精神,同意撤销麻江县杏山镇设置杏山街道和金竹街道。

三、文化旅游

麻江县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甲级村寨,5个旅游乙级村寨等。县内旅游有旖旎的清水江山水情韵、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蓝梦谷、有“养老小镇”乌羊麻苗寨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状元夏同龢故居等人文景点;有国家4A级蓝莓生态旅游景区及万亩蓝莓园;有千亩菊园药谷江村景区;有集民族文化传承培训、文创设计、生产销售、展示体验为一体的后坝非遗创意工坊;有集聚生态旅游、体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马鞍生态体育公园;有苗族风情歌舞表演、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民间体育竞技;有金竹六堡、宣威乌羊麻、龙山河坝、龙山复兴等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独特、氛围浓郁的传统村落,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理想胜地和休闲康养目的地,也是麻江县枫香印染技艺、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畲族粑槽舞、畲族凤凰装、畲族武术、瑶族隔冬、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年、苗族祭鼓节、苗族武术、苗族酸汤鱼制作技艺、仫佬年等5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所在地。

麻江主要旅游景点有:蓝莓生态旅游景区、同龢状元府景区、乌羊麻苗寨景区、药谷江村景区、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后坝民族民俗博览园等。

四、民族宗教

 麻江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407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55%,全县共32个民族交融共居。全县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村寨8个),人口较少民族村寨14个。全县有民族乡1个(坝芒布依族乡),享受民族乡政策待遇2个(贤昌镇、谷硐镇)。
    麻江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重大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扬优势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重点任务,抓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以及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积极维护民族和宗教领域社会安全稳定,为麻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民宗积极的力量。

2023年,申报县委办、坝芒乡、金竹街道官井湖社区等3家单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单位。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90万元,省级民族工作经费10万元,州级民族工作经费58万元,用于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民族团结食堂、民族特色产业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审核认定16家企业为民贸民品企业,申报获得贴息资金169.28万元。持续推动“四员”联动体系建设,落实好宗教工作“四员”队伍工作职责,指导做好辖区民间信仰活动庙会活动的管理,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指导2处民间信仰点有序开展活动,确保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规范。注重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相结合,充分利用民俗民间节会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宗教“导”的工作,积极引导宗教工作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科技创新

麻江县围绕重点产业,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让科技成果有效落地麻江,支撑麻江产业和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成功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并立项75个,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选派省、州、县科技特派员共计168人,实现了科技服务村村全覆盖。

六、城市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麻江县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57平方公里,现拥有市政道路33条,道路长度约27公里,城市交通便利,已开通公交线路4条,城市出行相对便捷。建成区绿地面积203.0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8.0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平方米。依托山体公园建设试点县建设工作,已建成马鞍山体育休闲公园、官井湖湿地公园、高枧状元地湿地公园,拥有城市市民广场6个,城市免费公厕23所,城市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已建成城市社会公共停车场11个,拥有停车位2800个,城市停车相对便捷。已建成全县中、东、西部的垃圾中转站建设4座,城市环卫保洁体系相对完善,城市道路清扫率达到100%,机械化清扫率96.34%,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0%以上,城市卫生干净整洁。城市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已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946户,城市老旧小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城市住房建设。实施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南片区旧城改建,加大房地产项目建设。2023年,全县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0.61亿元,去年同期1.25亿元,同比下降51.2%,住宅销售均价2968元/平方米。


七、环境保护

麻江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补齐污染防治短板,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印发《麻江县县城空气质量管控工作方案》,落实县城空气预警响应机制,完成明达水泥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麻江县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2.24,优良天数比100%。县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细颗粒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臭氧(O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开展水污染防治,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持续推进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源监测,完成长江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3个。2023年,县城翁威马龙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22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稳定保持三类水质以上,下司、卡乌、冬青树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县城区域噪声监测点昼夜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交通噪声监测点昼夜噪声均达《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对县内13家核与辐射企事业单位开展检查17家次,防范化解辐射安全风险,县辖区内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辐射环境总体安全。

八、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约束和预算绩效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审慎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林权等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持续深化蓝莓生产经营体系改革,探索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依托“麻江蓝莓”产业影响力,利用佛山大道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沿线宣威、龙山等乡镇集聚,协同打造高水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强与省内周边县市交流。依托广东佛山南海区对口帮扶及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契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促进区域间全面深化交流合作。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依托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建设,强化与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资源合作,围绕特色优势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破解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建立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强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一证(照)通办”“一网通办”。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持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和“红黑名单”制度,提高监管效能。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力营造良好经商环境。

九、前景目标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坚持“四个轮子”一起转,坚持“五个沉下心来”,站在凯麻同城化、凯都产业带和黔中经济区发展的全局和高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空间布局规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产业形态,以产业融入实现城镇融合,推动形成凯里都市圈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田园麻江新未来。

按照“12345”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围绕“1城2镇30个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区域布局,依托凯都经济带,以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为引领,着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特色食品加工、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四大基地,努力将麻江建成产城互动融合典范区、健康特色食品生产区、康体休闲旅游服务区。

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高质量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持续推进大健康战略行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大健康产业投入,精准谋划、实施一批大健康产业项目。推动大健康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催生产业新业态,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促进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的有机融合,以及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医、养、健、管、游、食”的大健康全产业链,高质量创建大健康产业示范县。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9.23亿元,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12.2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9.65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27.37亿元,增长3.5%,一二三产业占比为24.8:19.6:55.6。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县财政总收入3.29亿元,增长4.5%,税收收入1.05亿元,增长1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2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亿元,增长18.4%。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161.11亿元,增长11.4%;其中:各项存款余额73.98亿元,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87.13亿元,增长1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9.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6.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35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3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87。城镇登记失业率4.53%。

麻江县将全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化法治政府,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为民执政,更加注重实干兴政,更加注重从严治政,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政府干部能力,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十、历史人物

麻江代有贤人、英雄辈出,有“五贤”、“四雄”、“双杰”等,群英荟萃。

(一)麻江五贤

1.宋儒(1505-?)引领麻江文风之先的土司翰林,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进士,开麻江科举之先,他连创麻江历史三个第一: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第一个翰林。他以土司身份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出任礼部主事,世所罕见。

2.艾茂(1722-1800)。配祀阳明祠的三先生之一太史公,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编修国史,人称太史公。执教云南五华书院、贵州贵山书院长达十余年,雨化滇黔,成效卓著,授侍讲衔,配祀阳明祠,世代纪念。

3.夏同龢(1874-1925)。中国近代法政的开拓者状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同龢“大魁天下”,被光绪皇帝“御笔钦点”为戊戌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是云贵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的状元、第一部近代行政法学书籍《行政法》的编写者,该书是中国最早介绍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书籍之一。他创办中国最早期的法政学堂----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之一),培养大批影响广东乃至中国近代化人物;出任国会众议院议员,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六理事之一。其书法有名当世,大量作品留存广东及全国各地。

4.周恭寿(1876-1950)贵州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庚子科举人。留学日本宏文学院,回国后在贵阳市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组织贵州首次运动会等;后出任贵州首任教育厅长,设立各县教育局,组建各级学校等;创办贵州大学并兼任校长,培养贵州首批大学生。创办麻江中学,惠泽家乡。组织纂修《续修遵义府志》《麻江县志》等史志,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留存。

5.周昌寿(1888-1950)中国现代物理学的拓荒者,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石原纯。留日期间创建丙辰学社,最早向国人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归国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编审期间,编著大量物理学书籍,至今仍是学习物理,进行物理教学的经典。他编写的《现代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学》在不满七年的时间里再版达一百二十多次。他兼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声名远播。

(二)麻江四雄

1.张先培(1890-1912),辛亥革命后狙炸袁世凯,为共和而死的革命英烈。

2.罗剑雄(1897-1928)北伐战争忠骨犹存的黔军名将

3.吴传声(1876-1916)参加过护国战争,宁死疆场的护国将领。

4.戎马廿载的北伐先锋吴厚安(1894-1970)

(三)麻江双杰

1.戴蕴珊(1895-1955)富甲贵阳执省城经济牛耳的富商,贵州银行首创者。

2.周绍阳(1901-1953)胆识过人的省城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