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麻江县坝芒乡紧扣和美城乡建设目标,以“四大行动”为抓手,在组织构架上聚合力、在工作模式上强动力、在工作措施上激潜力、提能力,探索运用“345工作法”快速推动“四大行动”显成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三定三联提能力,为“四大行动”添动力。自“四大行动”启动以来,坝芒乡积极统筹协调各级力量,为抓实抓细“四项行动”凝聚工作合力增加工作动力。一是精准定目标,联动聚合力。按照州、县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联系坝芒的县领导带队到乡召开工作推进会,为该项工作资金落实、示范选点等把脉定向。联系帮扶坝芒乡的县委办、县民宗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县直部门下沉到乡,给予坝芒乡“四大行动”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目前,坝芒乡申报落实“美丽庭院”示范点2个,“四大行动”村级示范点12个,统筹目标建设资金100余万元。二是精细定清单,连片明任务。紧扣县级“四大行动”工作任务清单,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细化具体任务和措施。明确水城村水头组、乐坪村蒋岗组两个示范点建设任务,围绕庭院美化、文明新风、法治教育三项内容一体推进,各村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乡“四大行动”专班每周下发提示单,从项目、规模、标准等方面分析研判,下好“任务书”。三是精心定主题,连片亮特色。结合民族乡及各村特色,在庭院打造过程融入布依文化、古井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等地方特色,将坝芒美丽和谐的自然资源同布依民族文化打造成为一处处别致的风景和生态旅游产品。让庭院文化成为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成为群众增收的新路径。如,大开田村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宗局帮扶为契机,打造民族团结合约食堂;水城村以布依“感恩亭”、布依“三树”精神发源地、布依族农耕文化等为庭院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城乡建设经验模板。
四共四新强内力,为“四大行动”增活力。坝芒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中实现大发展。一是庭院共商,构建“齐帮共抓”新格局。坝芒乡以“人大代表话发展”“院坝协商群众会”会议为抓手,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体,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围绕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工作目标,切实将群众关于发展必要、生活需要的相关议题纳入群众会议中,落实到行动上,充分发挥代表献策、民主协商作用,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落实,真正做到议民事、解民忧,改变以往村党组织“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由“政府独奏”向“全民合唱”转变。通过院坝会、小组会等方式共商环境卫生、市场容貌整治、村规民约、寨规民约等工作110次,通过村民小组协商,报批落实事项18项。二是庭院共建,激发“实干担当”新动能。依托“联村包组”工作机制,坚持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构建双向反馈机制,提升抓工作能力。在调研中实现反馈。乡党政主要领导全覆盖到7个村调研,具体指导“四大行动”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同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掌握工作推进及存在问题情况,目前,坝芒乡党政主要领导到村指导30余次,听取意见建议5条并吸收纳入工作考量。7名联系村领导蹲点到村指导调度,各包片村“六大员”、包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分区域开展入户走访、召开征求意见会14场次,并向群众通报工作推进情况。联系村领导适时调度整理群众提出的好意见、好建议共6条,并增加到“四大行动”工作清单中。在督导中实现反馈。由乡纪委组织乡平安办、科教文化服务中心、村级中心、农服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督导,在工作督导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业务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开展督导2次,村级反馈问题3个,帮助解决3个。三是庭院共管,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治理模式,持续巩固“十联八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机制,搭建村民自我管理平台。以村民自治为抓手,通过42名村干部54名网格员带268名联户长,带动群众对房前屋后卫生、畜禽粪污排放、农村滥办酒席、防范电信诈骗等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及宣传。年初以来,党员先锋户在产业发展、庭院美化、乡风文明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帮带等服务,集中开展庭院美化大扫除47次,清理庭院垃圾23吨,清理排水沟渠18条,发展庭院经济882户。四是庭院共享,汇聚“民心工程”新引擎。和美城乡人人共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通过“四大行动”的实施,坝芒乡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前进。2022年以来,坝芒乡成功举办建乡30周年暨乐坪油菜花文化旅游节。
五化五创激潜力,为“四大行动”强实力。坝芒乡聚焦工作任务,着力在环境美化、文明新风、法治教育上下功夫,激发乡村发展潜力,持续推动“四大行动”走深走实。一是红色化教育,创乡风文明“融合寨”。组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工青妇等群团下沉到一线服务群众,通过每月“主题党日”开展村寨大扫除活动、每月“志愿服务日”上门为孤寡老人义务打扫家庭卫生、宣讲移风易俗新典型等,依托宣讲进村组、新文明实践站、村级广播、“二人转”等途径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新风正气,引导群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信守义,勤俭持家,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并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评选文明家庭、和谐家庭20户,2023年3月,坝芒乡罗传彬、邹书荣、袁景文家庭被评为州级“最美家庭”。二是绿色化发展,创生态宜居“模范寨”。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将庭院美化与庭院经济有机融合。针对各村示范点建设情况,坝芒乡党委统筹80万元项目资金,选取7个自然寨882户群众作为庭院经济示范点,对寨内群众发放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果树苗10584棵;在种植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宜果则果,打造微果园8处、微花园12处、微菜园21处。实现小庭院撬动大经济,构建具有坝芒特色的“庭院经济”模式。三是多元化宣传,创法治教育“示范点”。以阵地建设和宣传教育为抓手,持续开展多元化的法治教育。全乡组成7支普法宣传队,在各村建立法治文化场所,民族团结文化场所,培养法律明白人35人,以省级、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利用院坝会、大走访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12次,面对面口头宣传5300余次,通过录制森林防火知识音频宣传近100次,受众12000余人次,发放法治教育宣传手册5000余份,帮助安装反诈APP2600余人次,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在乡村工作群转发有关法律知识200余次,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四是网格化治理,创治理有效“服务点 ”。坝芒路不拾遗民风好、联防联控治安好,通过网格+联户长+平安志愿者“1+1+N”融合模式,将全乡划分为54个网格,通过强化群众文明新风建设、强化法治教育宣传、强化同公安、交通部门的联防联治,切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泾渭分明、协作联动”的精细化分类管理模块,把平安建设落实到最小单元,确保“平安”二字深入人民群众心中。2022年,坝芒乡获得“平安黔东南建设示范乡镇”、水城村获得“平安黔东南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五是产业化发展,创生活富裕“新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群众增收的途径,小环境的“庭院+经济”,农户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增加收入,良好的大环境促进全乡经济发展,为群众带来发展福利。年初以来,坝芒乡抢抓政策机遇,重点抓好1个5000亩规模化蔬菜基地、1个500亩数字农业试验区、1个蔬菜集散基地、1条快速制冰生产线、1条蔬菜包装箱生产线“五个1”建设,吸引 27户公司和产业大户落地坝芒发展产业,规模化发展辣椒、黄瓜等冷凉蔬菜 5200余亩,预计用工6万人次,实现全年务工收入10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月。
(审核:冷大令,来源:坝芒布依族乡人民政府/张玲,责任编辑:徐先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