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乡村振兴
麻江:“景区+”为扶贫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中国旅游报
字号:

 

         

 

2018年,麻江共接待游客约258.48万人次,同比增长20.53%;旅游综合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26.66%。

2019年第一季度,麻江共接待游客约39.81万人次,同比增长20.69%;旅游综合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30.31%。

       ……

从2018年到2019年,麻江的旅游数据在不断被刷新。一个小小的县城如何有这般魅力,竟引得游人蜂拥而至,流连忘返?

答案显而易见:麻江走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条新路。

麻江这个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的小县城,正以自身独特的优势走上旅游助扶贫的“高速路”。

近年来,麻江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和社会合作等方式,实现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发展,通过“大旅游”促进“大扶贫”初见成效。

提起蓝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麻江。品牌叫得响,品质经得查,口碑都说好,营养价值高,体验感强,风景优美,游客不心动都难。

麻江从1999年率先引种栽培蓝莓至今,经过引种栽培、推广种植、提质增效3个发展阶段,实现了蓝莓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麻江蓝莓种植面积6.23万亩,是全国县级单位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获有机认证1.07万亩,占全国有机认证面积1.73万亩的61.69%。

每年的6月至8月,麻江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示范园和蓝梦谷景区就进入最热闹的时节。漫山遍野的蓝莓树挂满了酸甜可口的蓝莓果,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不仅蓝莓采摘忙,农家乐的生意更忙。”蓝莓产业示范园负责人说,“这里的村民收入渠道增多,蓝莓采摘、管护、土地流转及年底分红等都有不少收入,还有开农家乐,吃‘旅游饭’的,日子比从前红火多了。”

麻江依托蓝莓大产业,结合麻江美丽的山水风光,将全省100个农业示范园区与100个重点景区建设相结合,建成总面积为33.3平方公里的麻江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示范园和蓝梦谷景区。该区域集生态旅游、采摘体验、优质蓝莓生产和特色食品加工于一体,形成蓝莓产业与旅游产业、加工业互相带动、融合发展的局面,麻江县以蓝莓采摘体验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也由此开启。

以点串线,以线覆面,景区与周边强强联合。依托100个旅游景区工程建设,麻江积极组织景区带动规划范围内贫困户脱贫。麻江充分利用景区(点)游客资源,引导贫困户参与农家乐、精品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及旅游商品、农事体验及观光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发展蓝莓产业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品牌,集聚州内外优强生产企业,研发生产特色旅游系列商品,精心包装的特色优良锌硒米、红蒜、红酸汤、珍珠泡椒等土特产品成为麻江特色旅游商品。

目前,麻江是国内有机蓝莓的主产区,蓝莓的广泛种植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实现了旅游与农业、文化的完美组合。全县蓝莓产业通过利益联结671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61万元,逐步走出了一条蓝莓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以蓝莓为载体,麻江先后被评为“中国南方蓝莓繁育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称号,正在申报创建国家首个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麻江蓝莓”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成为麻江县一张耀眼的绿色产业名片。

 

近年来,麻江立足于产城景、农工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好麻江升级版旅游规划,加快产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把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9月正是赏菊的季节,位于麻江宣威镇卡乌村的药谷江村,上百亩银叶菊、树菊、立菊、香菊、万寿菊等次第开放,姹紫嫣红。辽阔壮美的田野菊海,芬芳沁人心脾,让金秋时节的卡乌村成为麻江县“清水江百里田园画帘”又一旅游精品点。

昔日的农田变身大花园,但只是赏菊还不够。麻江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对口帮扶麻江县的有利条件,以科研支撑为平台,打造菊花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技术、科研成果、管理经验,不断加强菊花品种改良,种植茶饮型、食用型、药浴型、观赏型菊花,助推菊花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促进菊花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农工旅融合。

裁得霓虹织锦绣,满谷缤纷菊花香,付出总有回报。以菊花宴(菊花饺子、菊花茶、菊花火锅,树形观赏菊、茶饮菊、食用菊……)和琳琅满目的菊花品种及产品让游人目不暇接,拥有350多种菊花品种的药谷江村菊花园仿佛一个巨大的菊花博物馆,不断给人惊喜。

2018年,宣威镇卡乌药谷江村菊花园名声大噪,小村“火”成大景点,花开客来。800亩菊花绵延不断,壮美景色成为麻江名景,吸引着贵州省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018年中秋、国庆假期10天,药谷江村接待游客高达18万人次,门票收入达420万元以上。此外,麻江连续举办“贵州麻江药谷江村品菊季”三届,累计吸引游客近7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1.2亿元,为药谷江村带来了丰硕的收入,真正走出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生活家园。

不仅如此,麻江还设法吸引体验消费,激活农家庭院经济。以景区客流量大、人员密集为依托,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扶贫集市。

黄澄澄的橘子、紫红色的红薯、紫皮的花生、鲜嫩的野菜摆满路边两旁的脱贫集市,小摊前聚满了选购农家鲜货的游客。

“新摘的橘子,10元3斤,好甜哦,免费尝嘞。”卡乌村贫困户田明辉趁着赏菊季游人多,一早便在集市上摆好了自己的摊位,售卖自家种的橘子。这个丰收季让景区周边种植柑橘的村民都看到了盼头,以前5毛钱都找不到销路的橘子,如今平均能卖4元一公斤。

田明辉家种植有柑橘2.5亩,他告诉笔者,2018年品菊季期间,他利用扶贫集市的搭建平台向游客销售橘子,共出售1500多公斤,收入接近7000余元。

据了解,整个品菊季期间,在景区门口的扶贫大集市上,游客大量购买当地贫困户销售的自家土特产品红薯、蓝莓酒、板栗、花生、橘子等,每年菊花园景区通过扶贫集市带动当地村民参与饮食、特产的经营,卡乌村平均每户能够增收近1万元。

客人到菊园,不仅农产品有了销路,附近村民的庭院也变得热闹了。菊花园外,村民们自主经营的农家餐厅里,爽口美味的卡乌野生河鱼在红色酸汤里随着汤汁翻滚,围桌而坐的游客们对地道的野生鱼汤的鲜美味道赞不绝口,菊花园巨大的客流给山里人带来了崭新的商机,促使在外创业多年的村民们不断返乡投资,建起一幢幢吃住一体的特色农家乐,仅有244户的卡乌村如今已有7家吃住一体的农家乐。

“赏菊季我们会来卖自家种的水果还有一些当地的野菜,平常会到景区进行菊花种植、景区管理维护等,每天80元,务工年收入能达到1万余元。”田明辉觉得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看孩子,又能有不错的收入,还能自己种一点水果,一切正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

景村联动,户户均能享“红利”。麻江县卡乌药谷江村按照“平等、自愿、有偿”原则,进一步推广“三变”改革模式,激活资源要素,将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抱团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入股分红、景区务工、集市零售……卡乌村的村民正在向小康的生活阔步迈去。

满庭芳香迎宾客,千姿百态谱新篇。经过精心打造,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菊海以恢弘大气、秀丽壮观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了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乌卡坪蓝梦谷-乌羊麻嘎尤苗寨-卡乌药谷江村菊花园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出生态旅游连片经济圈。通过将乡村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创建、花果园建设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文、农旅融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以花果为媒、以花果会友”已经成为加快麻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幸福象征。(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罗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