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党史资料
党史天天读|中国共产党麻江县历史·绪论
来源:田园麻江 作者:田园麻江
字号:

麻江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曾培育过一大批仁人志士。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涌现出众多志士仁人,创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业迹。明代,宋儒京试中进士,开麻哈科举之先导。清代,艾茂在滇黔执教,荣膺翰林院侍讲衔。晚清夏同龢“大魁天下”, 是贵州历史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更是中国开科举以来拥有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第一人。宋至清末县内各族人民先后举行10多次起义,4次攻陷州城,衙署三易其地,高筑城墙,重兵驻守,防不胜防。清咸同年间,义军首领潘名杰率部占领州城10余年,还配合太平天国和其他义军多次进攻省城贵阳,震慑清廷。1884年,提督黄超群在中法战争中率部重创入侵的法军舰只,法海军司令孤拔惧退,大长中国人民志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副将张大鹏率部固守关隘,击退进犯日军,其爱子为国捐躯。民国时期,有国内知名的物理学家周昌寿和名扬全省的教育家周恭寿,有执省城经济牛耳的富商戴蕴珊、周绍阳,有狙炸袁世凯的英烈张先培,有“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的讨袁护国将领吴传声,有参加护国战争的吴厚安、罗剑雄。1921年,义军首领王子良、罗老豆率部打富济贫,惩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闻风丧胆,人民扬眉吐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湘黔,王志才毅然参加红军,南征北战,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一生,荣获模范干部、战斗英雄称号。

进入20世纪,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断传入,麻江各族人民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对社会的黑暗、国家的贫弱、政治的腐败越来越不满。“五四”运动前夕,以爱国、民主、创新为思想主流的“少年贵州会”成立,并迅速发展到黔东南各地,在麻江县县城和下司也建立了支部并开展活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在贵州的兴起,介绍民主与科学的书刊源源流入贵州。北京出版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先后传入贵州,成为贵州青年争相阅读、较有影响的刊物。这些新鲜的消息、新鲜的思想也传入了地处西南一隅、闭塞落后的麻江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贵州特别在知识界开始传播,并成为人们探讨的新课题。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任,由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承担起来。麻江县的第一任教育局长韦绍宗就是其中之一。“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少年贵州会会麻江支部在贵阳本部代表的指导下,通过演讲、办报、演剧及抵制日货等形式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发动学生和各界群众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五四”运动在麻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打开了闭塞的麻江山区的大门,它把革命的、民主的思想传播到麻江,从而使一向在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影响下的麻江各界开始觉醒。

20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随着马列主义在贵州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随之进入麻江这块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凯里党小组负责人李光庭、李长青先后在麻江瓮里、甘塘、小火壤、城关、大良田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宣传进步思想,组织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活动,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筹建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斗争,革命力量得到不断壮大,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青年,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在麻江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大后方,麻江境内接纳了战区来的进步知识分子,给麻江人民带来了爱国主义的文化,科学与民主的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信息。偏僻的小城麻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上街下乡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开展义捐义演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立场,组织抗日救亡团队,修路筑桥,积极参军参战,抵抗日本侵略者,涌现出一批以文化斌为代表的敢于跟反动统治者作坚决斗争的青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不顾全国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的反对,违背民心,背信弃义地发动内战。造成国民党官僚政权更趋腐败,奸商、地主、豪绅横行,经济衰竭,通货膨胀,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严酷的现实,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愤怒和反抗,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要求和渴求解放的心情更加迫切。民众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存亡的根本因。民心相悖,加速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失败。

1949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解放麻江,左清溪率领的50人组成的西进支队十一中队随军进入麻江,接管政权,宣告建立中共麻江县委和麻江县人民政府,是麻江县10万各族各界人民期待已久的大喜事,是麻江历史发展的必然。1950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土豪劣绅组织土匪暴乱,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麻江县委的领导下,紧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斗争,数十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人民政权。自1950年以来的55年中,全县有6155名优秀儿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其中40多名为国捐躯。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旦同觉悟了的人民群众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1949年至2005年,中共麻江县委依靠和领导麻江各族各界人民,遵循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州党委的部署,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其间,虽然出现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麻江县委遵循中央和省委、州委的指示,按照有错误承认错误、有缺点克服缺点、有失误纠正失误的要求,及时果断地作了改正,并团结、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渡过难关,认真贯彻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随后,麻江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受了“四清”运动和十年动乱的严峻考验。他们相信党、信任党,和广大党员、群众一道,对这一时期的错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抵制和斗争,把“左”的错误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经过两年的徘徊思索,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进人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麻江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于自身优势,确立了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扩大第二产业总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了城郊农业、电冶工业、城镇建设以及旅游开发,全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来源:田园麻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