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0---1966.5)
第一章 整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6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变革中。党内许多人对新时期、新任务缺乏应有的认识,仍习惯于用老观点来观察新问题,用老方法来处理新事物。有的人甚至滥用党的威信,以单位行政命令的办法来处理问题,用打击压迫的态度对待群众,以致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在党内有了新的滋长。1957年,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顺着它的良好初衷平稳发展。当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国内的少数右派分子以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共产党已经“进退失措”,提出“根本办法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使得本来是出于良好愿望的全党整风,很快地变成了全国性的反右派斗争。
第一节 整党整风运动
1955年7月至1956年1月,根据都匀地委《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的指示和组织部《关于整顿农村党支部的意见》,1956年1月1日,中共麻江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大会,进行整党。参加整党学习的有1103人,其中农村积极分子168人,机关干部61人。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经过反复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然后党员进行自我检查。县委根据每人的检查,作出分析鉴定,结果够条件的和基本够条件的856人,占党员总数的94%。受党纪处分的49人,占党员总数的5.4%。这次整党,大力推动了麻江县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全县343个初级合作社中,条件好的119个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
1957年2月,中共麻江县委为了克服官僚主义、改变领导作风,继续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巩固工农联盟,掀起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生产运动,决定将全县划为17个片区,每个片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全县调县级、区级和一般干部共271人,分别到各片区担任基层党委会正副书记、委员,高级社的正、副主任。片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同年12月,片区撤销,恢复原乡(镇)党支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几年以来,在我们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央认为有必要“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方针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方法是:和风细雨、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上而下,从领导干部到全体党员逐步展开。指示要求以毛主席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当前整风的主题。希望通过这次整风,达到“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目的。1957年5月,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中共麻江县委整风领导小组”。5月30日,整风小组提出《关于贯彻中央和省委整风指示的意见》,本着整风、工作两不误的原则,采取边学习、边检查、边纠正的方法进行。并安排全县整风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县委机关党员,于5月上旬开始到8月底,参加人数为223人;第二批是区、乡(镇)党员干部,秋后结合整社进行整风,参加人数1479人。
为切实搞好整风和转变干部作风,领导小组对第一批整风作如下安排:自8月中旬开始,在县委机关组织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周单独学习4小时,反复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然后着重检查干部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查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二、检查不从团结全体人民和党外群众出发的宗派主义思想;三、检查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现象。通过几个月的反复学习和仔细检查,党员和党员干部都经受了教育和锻炼,都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实现了中央关于整风的预期效果。
县委整风领导小组根据已安排的步骤,组织第二批整风学习运动。同时发动党外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党组织提意见,帮助党整风。反复宣传“大鸣大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提意见的人数有3570余人,共提意见9885条。其中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的有1400条,对党支部的有514条,对基层党委的有1971条,对县级机关的有2676条,对地省级机关的有503条,其他2821条。这些意见的性质,属于农业合作社方面的有671条,属于粮食方面的有1332条,属工资福利方面的有124条,属党支部工作方面的325条,属于镇压反革命方面的有144条,属于领导人作风方面的2053条,个人自发性的309条,个人违法乱纪方面的187条,民族政策方面242条,财经工作方面896条,干部工作方面1210条,国家建设方面86条,生产方面543条,个人和集体方面129条,其他方面1629条。参加贴大字报人数759人,贴出大字报949张,提出意见1550条;出漫画9人,贴出漫画15张。县委整风领导小组把群众意见整理,交有关单位及人员进行整改。通过团结—批评—团结,党的生活和工作都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
中共麻江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继续组织党外人士对党政所犯错误缺点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示》,要求各地不要停顿或间断,继续展开有党外人士参加的整风运动。为了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运动,经研究并取得地委同意,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开展整风运动。参加这次会议学习的共115人,其中中学教师17人,小学教师98人,党员2人,团员8人。会议先学习中央关于整风文件和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通过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欢迎大家“大鸣大放”。
当时,由于国际上出现一些不安定情况,特别是波兰、匈牙利事件以及苏联对斯大林的批评等,给国内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成了一些错觉,他们误认为共产党已经进退失措,所以极力抹煞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绩,根本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出“根本的办法是改变社会制度”。5月14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对待当前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在肯定党外人士的批评的同时,强调警惕最近社会上少数带有反共情绪的人跃跃欲试、散布煽动性言论,企图将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毛主席于5月15日写出《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指出:“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猖狂。”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毛主席亲自起草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现‘匈牙利事件’的危险”。7月,中共麻江县委决定将整风运动转入划分右派分子进行反击阶段,成立了“反右派斗争办公室”。
中小学教师队伍参加整风会议自8月8日起至9月4日止,历时28天。通过大鸣大放5天,在“鸣放”中,教师对党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带来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教育科深入了解情况不够,工资改革贯彻不透彻,方法粗糙,工资偏高偏低;二、对中小学教师政治关心不够;三、对教师生活关心不够,少数生活困难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解决;四、领导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存在不少缺点;五、学校民主空气不高,主观主义存在;六、基层党组织执行的政策有偏差,引起不良反映”。
随着报上刊载的一些右派言论的鼓动,这次教育界的整风学习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右派言论,他们攻击党的组织,反对党的领导,如“党天下,麻江也有”、“49、50年没有党的领导,那时好”、“党团员一跃龙门,身价百倍”、“党团员是飞黄腾达的人物”、“党团员领导是无用之才”,要求教育科要将麻江的教导主任重新审查一遍,把“不合格的”取消下去。他们要求大民主,攻击评优制度等等。
经过反复的“鸣放”,县委“反右派斗争办公室”将一些干部和知识分子在“鸣放”中的“意见”依人进行分类排队,并将这些人的历史整理公布,交由群众揭发批判斗争,同时根据上级人为地分配“右派”指标任务的错误指导,将被划为“右派”的人,搜集材料,进行组织处理。全县被定性处理的有230人,其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75人,将他们的所谓“右派言论”进行大会、小会、大字报、小字报批判,对他们限制使用,分别给予撤销职务、降级、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劳动教养等不同程度的处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落实干部政策,给75名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干部予以改正,恢复了政治名誉,受到错误处理的人员也得到复查纠正,补发工资,安排工作。
这次整党整风运动,体现了中共麻江县委驾驭复杂局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改进了党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对克服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极少数的右派分子的言论进行了反击,是必要的和正确的。由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导致以后一段时间,群众的一些误解和恐惧,不敢对党说真心话,给后来工作中的“五风”盛行提供了机会,造成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一些失误。(来源:田园麻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